更多与北史无弹窗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收藏优格小说网
|
![]() |
|
优格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史 作者:李大师、李延寿 | 书号:10199 时间:2017/3/26 字数:22721 |
上一章 卷九 下一章 ( → ) | |
燕凤 许谦 崔宏子浩 张衮弟恂 邓彦海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 ![]() ![]()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远,一时 雄主也。常有并呑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刚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強 则退,安能并兼琊?”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隽,率 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 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 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 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満川。以此推之, 使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 亡叛,遗孙冲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 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人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凤寻东还。及道武即位, 历吏部郞、给事⻩门侍郞、行台尚书,甚见器重。明元世,与崔宏、封懿、梁越等 ⼊讲经传,出议朝政。太武初,以旧勋赐爵平舒侯。卒,子才袭。 许谦,字元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 擢为代王郞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昭成崩后,谦徙长安。苻坚从 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以继⺟老,辞归。登国初,遂归道武,以为 右司马,与张兗等参赞初基。慕容宝之来寇也,道武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 嵩来援。佛嵩稽缓,道武命谦为书遗之,佛嵩乃倍道兼行。道武大悦,赐谦爵关內 侯。宝败,佛嵩乃还。及慕容垂死,谦上书劝进。并州平,以谦为 ![]() ![]() 子洛 ![]() ![]() ![]()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林之六世孙也。祖悦,仕石季龙,位司 徒右长史。⽗潜,仕慕容,为⻩门侍郞。并以才学称。 宏少有隽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 ![]() 仕慕容垂,为吏部郞、尚书左丞、⾼ ![]() ![]() ![]() 道武征慕容宝,次中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门侍 郞,与张兗对总机要,草创制度。时晋使来聘,帝将报之,诏有司议国号。宏议曰: “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或因所生之土,或以封国之名。故虞、夏、商、周始皆诸 侯,及圣德既隆,万国宗戴,称号随本,不复更立。唯商人屡徙,改号曰殷。然犹 兼行,不废始基之号。故《诗》云‘殷商之旅’,此其义也。国家虽统北方广漠之 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虽曰旧邦,受命惟新。以是登国之初改代曰魏。慕容永 亦奉进魏土。夫魏者大名州之上国,斯乃⾰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臣愚以为宜 号为魏。”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及帝幸鄴,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还次恆岭,帝亲登山顶,慰抚新 人,适遇宏扶老⺟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 书。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噤,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 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被信任,势倾朝廷。 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年七十,供养无重膳。 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常引问古今旧事, 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 谄谀苟容。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帝曾引宏讲论《汉书》,至娄敬说汉祖, ![]() ![]() 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 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 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明元以郡国豪右大人蠹害,乃优诏征之。人多恋本,而长吏 ![]() ![]() ![]() 神瑞初,诏宏与南平公嵩等坐止车门右,听理机事。并州胡数万南掠河內,遣 将军公孙表等讨之,败绩。帝问计于群臣。宏曰:“表等诸军,不为不⾜,但失于 处分,故使小盗假息耳。胡众虽多,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奴共一詹也。宜得大 将素为胡所服信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之。贼闻,必望风震怖。寿光侯建, 前在并州,诸将莫及。”帝从之,遂平胡寇。寻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泰常三年 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夜一数返。卒,追赠司空,谥文 贞公。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 拜送。子浩袭。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配飨庙廷。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 ![]() ![]() ![]() ![]() 神瑞二年,秋⾕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坦因华 ![]() ![]() ![]() ![]() ![]() ![]() ![]() ![]() ![]() ![]() 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 ![]() ![]() ![]() 二年,晋齐郡太守王懿来降。陈计,称刘裕在洛,劝以军绝其后路,则裕军不 战而可克。书奏,帝善之。会浩在前,进讲书传。帝问浩曰:“裕西伐已至潼关, 卿观事得济否?”浩曰:“姚兴好养虚名而无实用,子泓又病,众叛亲离。乘其危 亡,兵精将勇,克之必矣。”帝曰:“裕武能何如慕容垂?”浩曰:“垂承⽗祖之 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立功。刘裕 ![]() ![]() ![]() ![]() ![]() ![]() 三年,彗星出天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犯天棓。八十余⽇,至天汉而 灭。帝复召诸儒、术士问之,曰:“灾咎将在何国?朕甚畏之。”浩曰:“灾异由 人而起,人无IO,妖不自作。《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正与今同。 国家主尊臣卑,人无异望。是为僭晋将灭,刘裕篡之之应也。”诸人莫能易浩言, 帝深然之。五年,宋果代晋,南镇上宋改元赦书。时帝幸东南舄氵齿池, ![]() 自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尽关于浩。浩能为雅说,不长属文,而留 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 可观。 ![]() ![]() 帝恆有微疾,而灾异屡见,乃使中贵人密问浩曰:“今兹⽇蚀于胃、昴,尽光 赵、代之分野。朕疾疹弥年,恐一旦奄忽,诸子并少,其为我设图后计。”浩曰: “陛下舂秋富盛,圣业方融,德以除灾,幸就平愈。昔宋景见灾修德,荧惑退舍。 愿陛下遗诸忧虑,恬神保和,无以暗昧之说,致损圣思。必不得已,请陈瞽言。自 圣化龙兴,不崇储贰,是以永兴之始,社稷几危。今宜早建东宮,选公卿忠贤陛下 素所委仗者,使为师傅;左右信臣简在帝心者,以充宾友。⼊总万机,出统戎政, 监国抚军,六柄在手。若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此乃万代之令典, 塞祸之大备也。今长皇子讳,年渐一纪,明睿温和,众情所系,时登储副,则天下 幸甚。立子以长,礼之大经,若须并大,成人而择,倒错天伦,则生履霜坚冰之祸。 自古以来,载籍所记,兴衰存亡,鲜不由此。”帝纳之,于是使浩奉策告宗庙,令 太武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司徒长孙嵩、⾼ ![]() 会闻宋武帝殂,帝 ![]() ![]() ![]() ![]() 遂遣奚斤等南伐,议于监国之前曰:“先攻城,先略地?”斤请先攻城。浩曰: “南人长于固守,苻氏攻襄 ![]() 天师寇谦之每与浩言,闻其论古兴亡之迹,常自夜达旦,竦意敛容,深美之, 曰:“斯人言也惠,皆可底行,亦当今之皋陶也。但人贵远 ![]() ![]() ![]() ![]() 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时议伐赫连昌,群臣皆以为难,唯浩曰: “往年以来,荧惑再守羽林,越钩陈,其占秦亡。又今年五星并出东方,利以西伐。 天应人和,时会并集,不可不进。”帝乃使奚斤等击蒲坂,而亲率轻骑掠其都城, 大获而还。后复讨昌,次其城下,收众伪退。昌鼓噪而前,舒阵为两翼。会有风雨 从东南来,扬沙昏冥,宦者赵倪进曰:“今风雨从贼后来,我向彼背,天不助人。 又将士渴饥,愿陛下摄骑避之,更待后⽇。”浩叱之曰:“是何言欤!千里制胜, 一⽇之中,岂得变易?贼前行不止,后已离绝,宜分军隐山,掩击不意。风道在人, 岂有常也?”帝曰:“善。”分骑奋击,昌军大溃。 神二年,议击 ![]() ![]() ![]() ![]() ![]() 浩难深曰:“ ![]() ![]() ![]() ![]() ![]() ![]() ![]() 浩曰:“深言天时,是其所职;若论形势,非彼所知。斯乃汉世旧说常谈,施 之于今,不合事宜。何以言之?夫 ![]() ![]() ![]() ![]() ![]() 时赫连昌在坐,深等自以无先言,惭不能对。帝大悦,谓公卿曰:“吾意决矣。 亡国之臣不可与谋,信哉!”而保太后犹疑之。复令群臣至保太后前评议,帝命浩 善晓之令寤。 既罢朝,或有尤浩曰:“吴贼侵南,舍之北伐,师行千里,其谁不知? ![]() ![]() ![]() ![]() ![]() ![]() ![]() ![]() ![]() 及军到,⼊其境, ![]() ![]() ![]() ![]() ![]() ![]() ![]() 大军既还,南军竟不能动,如浩所料。 浩明识天文,好观星变。常置金银铜铤于酢器中,令青,夜有所见,即以铤画 纸作字,以记其异。太武每幸浩第,多问以异事。或仓卒不及束带,奉进蔬食,不 暇精美,帝为举匕箸,或立尝而还。其见宠爱如此。于是引浩出⼊卧內。加侍中、 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以赏谋谟之功。帝从容谓浩曰:“卿才智深博, 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勿有隐怀。朕虽当时迁怒,若 或不用,久可不深思卿言也?”因令歌工历颂群臣,事在《长孙道生传》。又召新 降⾼车渠帅数百人,赐酒食于前。指浩以示之曰:“汝曹视此人纤尪懦弱,手不能 弯弓持矛,其 ![]() 俄而南籓诸将表宋师 ![]() ![]() ![]() ![]() ![]() ![]() ![]() 南镇诸将表贼至,而自陈兵少,求简幽州以南戍兵佐宁。就漳⽔造船,严以为 备。公卿议者佥然, ![]() ![]() ![]() ![]() 浩又陈天时不利于彼,曰:“今兹害气在扬州,不宜先举兵,一也。午岁自刑, 先发者伤,二也。⽇蚀灭光,昼昏星见,飞鸟堕落,宿当斗、牛,忧在危亡,三也。 荧惑伏匿于翼、轸,戒 ![]() ![]() ![]() 氵斥流西行,分兵列守南岸,西至潼关。 帝闻赫连定与宋县分河北,乃先讨赫连。群臣皆曰:“义隆军犹在河中,舍之 西行,前寇未可必克;而义隆乘虚,则东州败矣。”帝疑焉,问计于浩。浩曰: “义隆与赫连定同恶相连,招结冯跋,牵引 ![]() ![]() ![]() ![]() 平凉既平,其⽇宴会,帝执浩手以示蒙逊使曰:“所云崔公,此是也。才略之 美,当今无比。朕行止必问,成败决焉,若合符契。” 后冠军安颉军还,献南俘,因说南贼之言云:“宋敕其诸将,若北国兵动,先 其未至,径前⼊河。若其不动,住彭城勿进。”如浩所量。帝谓公卿曰:“卿辈前 谓我用浩计为谬,惊怖固谏。常胜之家,自谓逾人远矣,至于归终,乃不能及。” 迁浩司徒。 时方士祁纤奏立四王,以⽇东西南北为名, ![]() 时河西王沮渠牧犍內有贰意,帝将讨焉,先问于浩。浩对曰:“牧犍恶心已露, 不可不诛。官军往年北伐,虽不IN获,实无所损。于时行者,內外军马三十万匹, 计在道死伤,不満八千。岁常羸死,恆不减万,乃不少于前。而远方承虚,便谓大 损,不能复振。今出其不图,大军卒至,必惊惧 ![]() 帝命公卿议之,恆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皆表曰:“牧犍西垂下国,虽心不为纯 臣,然继⽗修职贡,朝廷接以蕃礼。又王姬厘降,罪未甚彰,谓且羁縻而已。令士 马劳止,可宜小息。又其地卤斥,略无⽔草,大军既到,不得久停。彼闻军来,必 完聚城守,攻则难拔,野无所掠。”于是尚书古弼、李顺之徒皆曰:“自温闱河以 西至于凉州,地纯枯石,了无⽔草,不见流川。皆言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 深一丈,至舂夏消 ![]() ![]() 李顺等复曰:“吾曹目见,何可共辩?”浩曰:“汝曹受人金钱, ![]() 乃诏浩总理史务,务从实录。于是监秘书事,以中书侍郞⾼允、散骑侍郞张伟 参著作,续成前纪。至于损益褒贬,折衷润⾊,浩所总焉。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 任。明元、太武之世,征海內贤才,起自仄陋。及所得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 皆浩之由也。至于礼乐宪章,皆归宗于浩。 及景穆始总百揆,浩复与宜都王穆寿辅政事。又将讨 ![]() ![]() ![]() ![]() ![]() ![]() 帝西巡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 ![]() ![]() 帝蒐于河西,诏浩诣行所议军事。浩表曰:“昔汉武患匈奴強盛,故开凉州五 郡,通西域,广农积⾕,为灭贼之资,东西迭击。故汉未疲而匈奴已弊,后遂⼊朝。 昔平凉州,臣愚以为北贼未平,征役不息,可不徙其人,案前世故事,计之长者。 若徙其人,则土地空虚,虽有镇戍,适可御边而已。至于大举,军资必乏。陛下以 此事阔远,竟不施用。如臣愚意,犹如前议,募徙豪強大家,充实凉土。军举之⽇, 东西齐势,此计之得者。” 浩又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 《论语》、《诗》、《尚书》、《舂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复诏 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宮,无不尽看。三十九年,昼夜无废。臣禀 ![]() 初,道武诏秘书郞邓彦海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于明元,废 不著述。神蒨二年,诏集诸文人摭录国书。浩及弟览、⾼谠、邓颖、晁继、范享、 ⻩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著作令史太原闵堪、赵郡郄标素谄事浩,乃请 立石,铭载国书,以彰直笔。并勒浩所注《五经》。浩赞成之,景穆善焉。遂营于 天郊东三里,方百步,用功三百万乃讫。 浩书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人咸悉忿毒,相与构浩于帝。帝大怒, 使有司案浩,取秘书郞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浩服受赇。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清河崔氏无远近,及范 ![]() 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 ![]() ![]() ![]() ![]() 初,浩害李顺,基萌已成,夜梦以火爇顺寝室,火作而顺死。浩与室家群立观 之。俄而顺弟息号哭而出,曰:“此辈吾贼也!”以戈击之,悉投于河。寤而以告 馆客冯景仁,曰:“此真不善也。夫以火爇人,暴之极也。且兆始恶者有终殃,积 不善者无余庆。厉阶成矣,公其图之。”浩曰:“吾方思之。”而不能悛,至是而 族。 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必称 “冯代強”以示不敢犯国。其谨也如此。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巧妙不如也。世 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摹楷。 浩⺟,卢谌孙女也。浩著《食经序》曰:“余自少及长,耳目闻见,诸⺟诸姑 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朝夕养舅姑,四时供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 自亲焉。昔遭丧 ![]() ![]() 浩弟简,字仲亮,一名览。好学,少以善书知名。道武初,历中书侍郞,爵五 等侯,参著作事。卒。简弟恬,字叔玄,小名⽩。位豫州刺史,爵武 ![]() 宏祖悦,与范 ![]() ![]() ![]() 初,宏⽗潜为兄浑等诔手笔本草,延昌初,著作佐郞王遵业买书于市,遇得之。 年将二百,宝其书迹,深蔵秘之。武定中,遵业子松年将以遗⻩门郞崔季舒,人多 摹拓之。左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知名于时,见潜书,以为过于浩也。 宏弟徽,字玄猷,少有文才,与 ![]() ![]() ![]() 始清河崔宽祖肜,随晋南 ![]() 肜生剖,字伯宗,每慷慨有怀东土。常叹曰:“风雨如晦, ![]() ![]() 宽字景仁,还京,封安国子,位弘农太守。初,宽通款见浩,浩与相齿次,厚 存接之。及浩诛,以远来疏族,独得不坐。遂家于武城,居司空林旧墟,以一子继 浩。与浩弟览 ![]() ![]() ![]() ![]() 长子衡,字伯⽟,少以孝行著称。学崔浩书,颇亦类焉。安天元年,擢为內秘 书中散。班下诏命及御所览书,多其迹也。衡举李冲、李元恺、程骏等,终为名器。 承明元年,迁內都坐令,善折狱,孝文嘉之。太和二年,袭爵武陵公。衡涉猎书史, 颇为文笔。 ![]() ![]() 长子敞,字公世,袭爵,例降为侯,为平原相。敞 ![]() ![]() 敞弟钟,字公禄,奉朝请。弟朏之逆,以出后被原。历司徒右长史、金紫光禄 大夫、冀州大中正。敞亡后,钟贪其财,诬敞息子积等三人非兄胤,辞诉累岁,人 士疾之。尔硃世隆为尚书令,奏除其官,终⾝勿齿。朏好学,有文才,为京兆王愉 录事参军,与愉同逆,伏法。 宏同郡董谧。谧⽗京,与同郡崔康时、广 ![]() 张衮,字洪龙,上⾕沮 ![]() ![]() ![]() ![]() ![]() ![]() 慕容宝之来寇也,衮言于道武曰:“宝乘滑台功,因长子捷,颂财竭力,难与 争锋,宜羸师以侈其心。”帝从之,果破之参合。迁给事⻩门侍郞。道武南伐,次 中山,衮遗宝书,喻以成败。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既克中山,听⼊八议,拜 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百姓安之。 天兴初,征还京师。后与崔逞答晋将郗恢书失旨,黜为尚书令史。衮遇创业之 初,始以才谋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道武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 数称荐之。又未尝与崔逞相识,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 ![]() 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 ![]() 子度,少有学尚,袭爵临渭侯,卒于中都大官。 度子⽩泽,年十一,遭⺟忧,以孝闻。长而博学。文成初,除殿中曹给事中, 甚见宠任。⽩泽本字钟葵,献文赐名⽩泽,纳其女为嫔。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 ![]() ![]() 长子伦,字天念,大司农少卿、燕州大中正。熙平中, ![]() ![]() 衮弟恂。恂字洪让,随兄衮归北,参代王军事。说道武宜收中土士庶之望,以 建大业。帝深加器异。皇始初,拜中书侍郞。帷幄密谋,颇亦参预。赐爵平皋子, 出为广平太守。恂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流人归者数千户。迁常山太守。恂开建学 校,优礼儒士,吏人歌咏之。时丧 ![]() ![]() 子纯,字道尚,袭爵。坐事除。 纯弟代,字定燕,陈留、北平二郡太守。卒,赠营州刺史,谥惠侯。代所历著 称,有⽗遗风。 代子苌年,为汝南太守。郡人刘崇之兄弟分析,家贫,唯一牛,争不能决,讼 于郡庭。苌年凄而见之,谓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脫有二牛,必不争。” 乃以己牛一头赐之。于是境中各相戒约,咸敦敬让。卒于郡。子琛,字宝贵,少有 孝行,位至太子翊军校尉。卒。 邓彦海,定安人也。祖羌,苻坚车骑将军。⽗翼,河间相。慕容垂之围鄴,以 为冀州刺史,爵真定侯。拒对使者曰:“先君忠于秦室,翼岂可先叛乎?忠臣不事 二主,未敢闻命。”垂遣喻之曰:“吾与车骑结为异姓兄弟,卿亦犹吾子弟,安得 辞乎?”翼曰:“冀州宜任亲贤,翼请他役效命。”垂乃用为河间太守。后卒于赵 郡內史。 彦海 ![]() 子颖袭爵,稍迁中书侍郞。太武诏太常卿崔浩集诸文学撰述国书,颖与浩弟览 等俱参著作事。太武幸漠南,⾼车莫弗库若⼲率骑数万余,驱鹿百余万诣行所。诏 颖为文,铭于漠南,以记功德。兼散骑常侍,使宋。进爵为侯。卒,谥曰文恭。子 怡袭爵,位荆州刺史,赐爵南 ![]() 子侍,孝文赐名述,位齐州刺史。初改置百官,始重公府元佐,以述为太傅元 丕长史。座于司空长史。谥曰贞。 论曰:昭成、道武之时,云雷方始,至于经邦纬俗,文武兼资。燕凤博识多闻, 首膺礼命。许谦才术俱美,驱驰艰虞。不然,何以成帝业也。崔宏家世隽伟,仍属 权舆,总机任重,守正成务,礼从清庙,固其宜也。浩才艺通博,究览天文,政事 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焉。属明元为政之秋,太武经营之⽇,言听 计从,宁廓区夏,遇既深矣,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 全。岂鸟尽弓蔵,人恶其上,将器盈必概, ![]() 部分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从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博览各种经书史籍,明于 ![]() ![]()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经略⾼远,是一代的雄主啊!经常有并呑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強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北人強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国主雄俊过人,征服北方,精兵百万,号令整齐如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炊饮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向敌方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所以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所以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人马多少?”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现有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说马数就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満了。如果按照当时数量计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王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成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到道武帝即位时,燕凤历官吏部侍郞、给事⻩门侍郞、行台尚书等职,很受器重。明元帝时,他和崔宏、封懿、梁越等人⼊宮讲授经书史传,出则商议朝政大事。太武帝初年,因过去的功勋被皇帝赐爵为平舒侯。他死后,儿子燕才继承了这个爵位。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崔悦,在石季龙手下任职,为司徒右长史。⽗亲崔潜,是慕容⽇韦的官员,任⻩门侍郞。他们都以有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他请教,十分尊敬。任命他为 ![]() ![]() 后出仕于慕容垂,任吏部郞、尚书左丞、⾼ ![]() ![]() ![]() 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找来以后,任命他为⻩门侍郞,和张兖一起总管机要大事,创立制度。这时晋国前来问聘,皇帝准备回访,让有关部门商议国号。崔宏建议说“:三皇、五帝立号,或以出生的地方,或用封国的名称。所以虞、夏、商、周开始时都是诸侯,当圣德宏隆之后,万国拥戴,国号也随其本号,不再更改。只有商因多次迁移,改号叫殷。但仍兼用,不去掉起初的称号。所以《诗》中说‘殷商之旅’,便是这个原因。我国虽然统管广阔土地,到了陛下时,国运如龙腾飞。虽是旧邦,却是新受天命。所以登国初年改代称为魏。慕容永也奉进魏国土地。魏是大国名称,是神州的上等之国,这也是⾰命的验证,有利之处已见之于符瑞了。我认为应当称为魏。”道武帝听从了,于是称为魏。 当皇帝前往邺城时,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于是下令凡迁徙的人自己难以前行的,配给车辆和牛。 又改任吏部尚书。当时朝廷命令有关方面确定官员的爵级,撰写朝廷礼仪,协和音乐,制定法律条令,申明处罚有关噤令,由崔宏总管并最后裁定,作为永久的定式。并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任命,如令、仆等统管。深受信任,势倾朝廷。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当时人有的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強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崔宏却从未受到谴责,也正是因为这点。 皇帝曾经召崔宏讲论《汉书》,讲到娄敬劝说汉⾼祖,让他将鲁元公主出嫁匈奴时,很赞赏,感叹了许久。所以各位公主都嫁给了附属国家,朝臣们的子弟,⾼门大族家的才士也都娶不到公主。免了尚书职务以后,皇帝赐崔宏为⽩马侯爵位,加周兵将军,和旧功臣庾岳、奚斤等同列,而对他的宠信却超过其他人。 道武帝去世,明元帝未即位时,清河王绍因为人心不定安,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们。只有崔宏不肯接受绍赐给的财物,长孙嵩以下官员们都感到惭愧。皇帝派使者们出去视察各郡国情况,检查纠正那些不依法行事的地方守宰们,让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皇帝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又下令让崔宏和长孙嵩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 明元帝因为各郡国中的豪门士族头领有害于地方和国家,便下优诏征召他们到京城。人们大多留恋故土,而一些官吏们強 ![]() ![]() 神瑞初年,朝廷诏令崔宏和南平公长孙嵩等坐在止车门右侧,听理军政机密大事。并州胡人几万人南侵到河內掳掠,朝廷派将军公孙表等征讨,被打败。皇帝向群臣询问计策。崔宏说“:公孙表等诸军,并非数量不⾜,只是失于指挥,所以只能使小盗贼们暂时平息下来。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奴共一胆啊!应当派一位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几百骑人马,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敌人知道后,必定闻风震惊。寿光侯叔孙建,以前曾在并州,众将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皇帝听从了,于是讨平了胡人贼寇。不久,被任命为天部大人,晋为公爵。 泰常三年(418)夏天,崔宏病重,皇帝派侍中穆观前往接受遗言。侍臣们前去问病探视的,夜一之间数次往返。死后,追赠司空,谥为文贞公。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的办法,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他的儿子崔浩袭爵。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将崔宏在太庙配祭。 长孙嵩是代郡人。⽗亲名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他的名字也是昭成帝给取的。十四岁时,已经代替⽗亲掌管事务。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內发生內 ![]() 刘显策划叛 ![]() ![]() 晋将刘裕北伐姚泓时,明元皇帝授给他符节,以都督山东诸军事,来到平原郡后,他沿着⻩河北岸排列军队,驻守在畔城,和晋军 ![]() ![]() 明元帝得了重病后,向长孙嵩问及后事。长孙嵩说:“立年长的为帝理顺,以德行可以使人信服。如今大皇子贤能又是嫡出的,这正是上天的意思了,请立他为帝。”明元帝于是决定了,传旨太武帝临朝监理国事,长孙嵩为辅政大臣。 太武帝即位后,加封长孙嵩为北平王、司州中正。太武帝下诏询问公卿们说“:赫连、 ![]() ![]() ![]() ![]() ![]() ![]() ![]() 长孙嵩的儿子名颓,精于骑 ![]() 颓的儿子名敦,字孝友,任北镇都将。因贪污被降为公爵。文成帝时,他自诉先祖的大功,被恢复王爵,死时谥为“简王” 敦的儿子道,字念僧,承袭爵位。很久以后,依照惯例被降为公爵,任左卫将军。死时谥号为“慎” 道的儿子悦,袭公爵。建义年间,恢复北平王爵位,不久降为公爵,任光禄少卿。死时,追赠“司空” 长孙嵩的第五代孙名俭,在北周任职,很有名气。 UgEXs.CoM |
上一章 北史 下一章 ( → ) |
您目前阅读的是北史,历史小说北史大结局已更新供您免费阅读,非常感谢您对作者李大师、李延寿的支持,想要阅读更多与北史无弹窗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优格小说网。 |